龙泉窑瓷器特征瓷器出售瓷器鉴定
龙泉窑瓷器特征瓷器出售瓷器鉴定
从古至今,瓷器便是中国的代言词,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也是传播中国文化重要文物之一,在古玩市场中瓷器是为看好的,在中国制瓷历史上长的一个瓷窑系便是龙泉窑
龙泉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名窑,宋代六大窑系。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因其主要产区在浙江省龙泉市而得名。它于三国两晋,结束于清代,生产瓷器的历史长达1600多年,是中国制瓷历史上长的一个瓷窑系,它的产品于亚洲、非洲、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影响十分深远。龙泉窑以烧制青瓷而,在北宋早期以前的产品风格受越窑、瓯窑、婺州窑的影响,特征与三窑的产品相似。胎质较粗,胎体较厚,釉色淡青,釉层稍簿。
在今浙江省龙泉市境内,故名。窑址有大窑、金村、溪口、松溪等多处,北宋时有20多处,到南宋时有窑址40多处,其中以大窑、金村两处窑址多,质量也精。
龙泉窑以烧制青瓷而,在北宋早期以前的产品风格受越窑、瓯窑、婺州窑的影响,特征与三窑的产品相似。胎质较粗,胎体较厚,釉色淡青,釉层稍簿。
龙泉窑发展特点:
北宋中晚期是龙泉发展的重要时期,并开始形成自己的风格。胎体较为厚重,但造型规整,釉色由淡青转为青黄
南宋时期龙泉窑得到的发展,龙泉青瓷进入鼎盛时期。这时,曾在唐和五代盛极一时的越窑青瓷业已凋零,龙泉青瓷质量显著提高,中外的粉青、梅子青釉瓷色就是在南宋龙泉窑中烧制成功并把青瓷釉色之美推到顶峰。
元代龙泉青瓷烧造量大,风格与南宋迥异:器型高大、胎体厚重;胎色为白中带灰或淡黄;釉色为粉青带黄绿,光泽较强,釉层半透明
明代龙泉青瓷走向衰弱,器物胎体厚重,制作粗糙,胎色为灰黄,釉层厚,透明度高,釉表光泽强,釉色有青灰、茶叶末、灰黄等几种
朱伯谦先生在《龙泉窑青瓷》一书中曾将龙泉窑的发展归纳为、发展、鼎盛和衰落四个阶段:魏晋和五代十国是时期,瓷窑少,生产时断时续,处于就地销售断断续续的生产阶段;北宋至南宋前期是发展期,瓷窑发展快,逐渐形成一个较大的瓷窑体系;南宋后期至元代是鼎盛期,瓷窑迅速发展,青瓷质量大大提高,产品国内外广大市场;明清是衰落期,尤其是明代中期以后龙泉窑处境艰难,瓷窑不断地倒闭减少,至清代晚期结束。如果说这四个阶段勾勒出了龙泉窑发展历史的整个脉络,那么,龙泉窑发展史上的三次辉煌期则是连贯发展脉络的和要点。
而今,龙泉窑的价值也是日渐上升,在拍卖市场也是存世极少的瓷器之一,以下是以往拍卖成交记录:
2018年06月28日,元末明初龙泉窑暗刻花卉纹卷缸,成交价为488万人民币
2018年06月28日,宋代龙泉窑莲瓣纹碗,成交价为905万人民币
2018年06月28日,宋代龙泉窑粉青釉弦纹三足炉。成交价为1200万人民币
2018年11月30日,元晚期龙泉窑青釉八仙过海图八角梅瓶,成交价为2420万人民币
查看全部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