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
ISO20000信息服务管理体系认证 |
面向地区 |
虽然对于不同的组织来说可能带来的效益各有不同,但通常ISO 20000可能为组织带来的效益可能包括以下内容:
—在IT服务提供中有更多的管理手段,并能持续地改进;
—改进服务交付的能力,为关键业务服务提供稳定的,,低成本的可靠的服务;
—通用的服务表达方式,方便不同组织之间的对话;
—为组织内部运营过程提供一个管理和沟通的平台;
—采纳佳实践,提高组织内部服务水平,以及服务级别的持续保持;
—减少服务交付中的时间成本;
—有效管理供应商的方法;
—提高人员利用率,改善激励,降低人员流失;
—有价值的管理数据,更好的决策支持;
认证准备阶段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调研,对于整个组织而言,进行充分细致的调研工作有助于梳理组织内IT服务管理现状,同时对于提高全员认证意识,提升组织内成员对认证工作的重视程度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这一阶段的工作在某种程度上和下一阶段差距分析工作存在一定重叠,可以同步进行。区别在于正式启动认证前的调研承担了部分可行性研究的职能,同时主要偏重于现状的了解和梳理,并不过多地进行与ISO 20000标准条款的对比,而差距分析主要立足于ISO 20000标准,运用的分析方法和工具进行比较性的分析,查找出组织现状和ISO 20000标准中各条款的差距,进而制定改进课题。
ISO20000简单来说就是面向机构的IT服务管理标准,主要是为了给企业提供建立、实施、运作、监控、评审、维护和改进IT服务管理体系的模型。让IT行业的管理者能够有一个相应的参考来对IT服务进行管理。也就是说,ISO20000的存在,可以让企业的内部和外部的IT基础设施都能保持一致性,让公司、员工和客户都能从中得到相应的好处。
ISO20000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认证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服务级别管理:确保企业与客户之间的服务级别协议得到有效执行,满足客户需求。
2. 可用性管理:通过监控和管理信息技术服务的可用性,确保服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容量管理:合理规划和管理信息技术服务的容量,以满足业务需求。
4. 信息技术服务连续性管理:制定和实施信息技术服务连续性计划,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恢复服务。
5. 安全性管理:确保信息技术服务的安全性,保护企业和客户的信息资产。
6. 供应商管理:对信息技术服务供应商进行有效管理,确保服务质量和稳定性。
7. 服务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的服务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提高服务质量。
8. 服务级别协议(SLA)管理:制定、执行和监控服务级别协议,确保服务满足预期目标。
ISO20000认证审核措施
1. 文件审核:审核员将对组织的文件系统进行详细审查,包括政策、程序、指导书、记录等。这些文件应涵盖信息技术服务管理的各个方面,如服务级别管理、能力管理、可用性和连续性管理等。组织应确保文件的完整性、准确性和一致性,并能够及时更新和修订。
2. 现场审核:审核员将对组织的实际运营环境进行现场审核,观察服务管理流程的实际运作情况。这包括与服务提供人员、客户和其他相关方的访谈,以及对服务管理流程的实地观察。组织应提前准备好相关的文件和资料,并确保现场环境的整洁和有序。
3. 风险评估:审核员将对组织的信息技术服务管理进行风险评估,识别潜在的风险和问题。这包括对服务管理流程、人员、技术、供应商等方面的评估。组织应积极配合审核员的工作,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数据,以便审核员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
ISO20000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认证审核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组织充分准备、积极配合、保持沟通并重视改进。通过有效的审核措施和注意事项的遵循,组织可以顺利通过ISO20000认证审核,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服务管理能力和水平,为客户提供更、更的服务。同时,ISO20000认证也将成为组织的一项重要资产,为其在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多的信任和优势。
————— 认证资质 —————
重庆本地ISO20000信息服务管理体系认证热销信息